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您的位置: 首页 > 机关党建
        黄旭华:旭日东升耀中华
        【信息来源:【信息时间:2020-01-14  阅读次数: 】【字号 】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

        办公桌上一架全身金黄的第一代核潜艇模型引人注目,背后是一排整齐的书架。每天早上,头发花白、已是鲐背之年的黄旭华院士,会准时出现在武汉某研究所这间熟悉的办公室。

        弃医从工30年,深潜海底龙宫赫赫无名;以身许国一甲子,托举国之重器从无到有。110日上午,这位常常拒绝外界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称誉的老人,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证书。

        上个世纪20年代,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一个杏林之家,原名黄绍强,在9个孩子中排行老三。

        父母是他的第一任“人生导师”。父母开设药房救死扶伤,享誉乡里。他们曾搬离生活安逸的老家揭阳,到穷人最多、病人最多、最苦的海丰田墘镇免费救治穷苦病人。耳濡目染下,黄旭华从小立志“做个好医生,救死扶伤”。

        黄旭华的少年时代笼罩在战乱的阴云中。然而战争的残酷让他意识到,战火一日不息,就会有更多的人受苦受难。

        日军轰炸桂林时,警报声响起,学生纷纷藏身山洞,饿上一整天是常事,返校途中更是满目疮痍,一片废墟。

        “学医只能救人,我要救国。”生于海畔,耳闻目睹日寇登陆沿海、杀害渔民,面对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交通大学船舶系的录取结果,他毅然选择后者,从此开始了一生探寻保卫祖国海域、抵抗外辱的人生道路。

        1958年,黄旭华被秘密调到北京参加“核潜艇总体设计组”工作,各种难题接踵而至。

        其时,国家经济极度困难,粮食不够,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充饥。无技术无经验无条件更是成了“拦路虎”——研发团队无一人学过真正的核潜艇技术,甚至于连见都没见过。

        毛主席一句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”,坚定了黄旭华的人生方向。

        1962年,29人的团队遭遇下马风波,只剩黄旭华等10余人,大家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干活儿;基地岛上荒草丛生,一阵大风刮来,差点掀倒女儿小燕妮;白天养猪、修猪圈、接受批判,晚上狂风敲打着窗户,他便埋头拨算盘、看图纸、做方案。

        穿梭在漫天风沙中,吃着硬邦邦的窝窝头,只要能造出核潜艇,苦亦是甜。

        为了把数千吨的核潜艇送入深海,需要精准测出几万个设备的重心,黄旭华带领大家在船台进口处放一个磅秤,逐一收集每个设备的数据,再将施工后的剩余材料的重量过秤扣除。

        此后经年,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,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,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,成为继美、苏、英、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。

        因为工作保密,这位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,30年不回家、甚至父亲去世不能奔丧的故事广为流传。

        “对国家的忠,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!”在2018年共青团湖北省委五四活动现场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见证这位2013年度“感动中国”人物面对青年一代给出答案时,90后、00后的掌声经久不息。

        青年兴则国家兴。黄旭华注意到,今天的不少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,频繁跳槽。

        “做事要有个方向,要立志做大事。”多年来与青少年接触中,黄旭华总是现身说法,“只有把个人的抱负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相连,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”。

        “也许他可以发财,但他事业上不可能有大的成就。事业上要有大的成就,就要看准,你要坚持下去,一个人能够工作的时间并不多,要坚持做好。”这个自认为“不聪明也不太笨”的长者用一生为此写下注脚。

        1958年我国研制核潜艇的“09”工程诞生至今,很多人来来走走,而他一经踏足便是60年光阴痴心不改,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、从有到精的唯一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者。

        黄旭华院士所在的研究所里一直流传着一段轶事。一次出差,难得有闲暇逛街,看见一种花布料子不错,他专门买回家准备给夫人做一件衣服。夫人见后又喜又气,因为这种花布衣服穿了好几年,长期沉醉在科研中的黄旭华硬是没印象。

        同样可以为“坚持的力量”佐证的是,曾经的科研基地葫芦岛“一年两次风,一次刮半年”,种下的树苗不过几天就被吹跑。一代代的接力奋斗中,而今的葫芦岛已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。

        当年,这个还叫黄绍强的少年,取意“旭日荣华”,改名“黄旭华”,在苦难的中华,怀揣一腔“民族如旭日东升般崛起”的报国梦想,一路走来。

        110日,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,在无数现场后学的眼中,他自己也成为中华民族崛起道路上,旭日东升光耀中华的一部分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学习强国(https://www.xuexi.cn/lgpage/detail/index.html?id=4668420209038526960